九三学社南宁市委员会欢迎您!
您的位置:社员风采

何以为师?她以行动作答——记九三学社社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黎卫

发布时间:2024-12-31 10:40   来源:九三学社南宁市委员会   作者:王静
 

        南宁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二级教授、全国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

        黎卫的名字前有很多前缀,但是她自己最在意的那个,是老师。作为教龄近30年的“老资格”,她扎根壮乡职业教育事业,为广西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年年育桃李,岁岁绽芳华。作为求新求变的“非遗人” ,她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传承创新相结合,让多彩非遗焕发出勃勃生机。

        何以为师,黎卫以行动作答。

                                                                                         一束光,微光如炬照亮前路

        199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黎卫踏入了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彼时的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可度上远不及普通教育,被戏称为矮人一截的“武大郎”。她的第一门课是《电脑艺术设计》。上课后才发现,很多同学没有计算机基础,有的连怎么开机都不会。面对那些学生渴望改变命运却又缺乏自信的眼神,黎卫深感责任在肩。

        她自掏腰包给每个学生复印讲义,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黎卫更加坚定了心中所想:教好书、育好人,成为一束光,引导学生们认识世界,帮助他们成才。

        黎卫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二十八载初心不改。

        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的PBL式、案例式、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改革,将虚拟仿真、云课堂等信息化技术引入课堂。她对接行业与岗位需求,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三位一体”课程改革。她与企业共建对接行业新技术的特色教材与课程标准,带领建设1+X课证融通的14部活页式、新形态教材。

        通过黎卫的不懈努力,她主持的课程被评为教育部艺术教指委精品课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广西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领建设的4部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她带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1+X证书通过率达到80%以上;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18个、省部级以上奖项60多个。

                                                                                          一座桥,传承创新联结未来

        包包、披肩、耳环、挂件……走进“谭湘光大师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各种富含民族特色、又不失时尚韵味的壮锦文创作品。这些大多是南职大的学生们自己设计的。

        说到“谭湘光大师工作室”,黎卫总是满满的自豪。

        2003年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借着这股东风,黎卫立足南宁实际,提出了基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进行人才培养的理念,全力打造“产业引领—非遗铸魂—赛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慎重考虑之后,时任南职大艺术工程学院院长的黎卫,把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的着力点,放在了壮锦上。

        壮锦据传起源于宋代,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壮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能让壮锦走进校园,黎卫夜以继日、潜心研究,从壮锦技艺的课程开发,到文化传承的实践规划,再到产品创新的能力塑造,精研细磨出了一整套“非遗工坊”人才培养方案。她用自己的真挚之心和专业能力,打动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国唯一一位国家级壮锦工艺大师谭湘光。

        2015年,谭湘光与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设立大师工作室,建成了“两工坊,两中心、四基地”的壮族服饰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从此,非遗进校园、技艺进专业、大师进课堂,学生们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文化自信和创意灵感,传统民族技艺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十年间,“谭湘光大师工作室”硕果累累。谭大师与师生研发的作品先后荣获6项国家级工艺美术金奖、12项自治区级工艺美术金奖。2019年7月,工作室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阵风,温柔化雨百花齐放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黎卫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她说,“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遇到一位好老师。我就很幸运,身边有很多的好老师、好前辈。他们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我、引导着我。我也想把这份幸运传递下去。”

        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黎卫冲锋在教学改革一线,身先士卒地开展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成功申报并领头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等近20个国家级、40多个自治区级教学改革项目,教育改革经验推广到全国200多个学校和40多家企业。

        作为国家高水平建设专业群负责人,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科研成果、教学经验传授给区内外同行帮助黄晓明、杨佳佳等30多位青年教师成长为国家级重点专业骨干,示范带动广西30多所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200多名。

        在黎卫的带领下,她的团队斗志昂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靠着这股“精气神”,他们先后获得国家骨干专业、国家双高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等40多个国家级奖项与荣誉,推动专业建设始终走在国内相关专业前列,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

        何以为师?立足三尺讲台,谱写育人之道、诠释师德之美。黎卫用自己的初心、真情、汗水作答。

        她说,“职业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教育家精神提出,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与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特性是非常契合的。我愿常怀仁爱之心、育人之智、笃行之姿,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