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战文化优势 构建凝心基础工程
发布时间:2011-04-20 00:00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凝心基础工程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然而长期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积重难返,各项建设都需要投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农村文化基础虽然有所改善,但与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差距仍较大。而广大统战系统成员在重视和发展农村教育和科学的服务“三农”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通过发挥以“和”为核心,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为根本的和谐统战文化优势,采取等方式,去拓宽影响面,去吸引人心,凝聚力量,为服务农村凝心基础工程办实事做好事。
一、和谐统战文化的优势
统战工作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各个领域,而与之相适应的统战文化便占据了源于一般文化又有所超越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具有四大突出优势:
(一)和谐特征优势:和谐统战文化以“和”为核心,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为根本,这就决定了统战文化所具有的“团结、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的特征,因而在统战文化的实践和传播中必然呈现明显的和谐特征优势。
(二)人才资源优势:统一战线由各阶层组成,而统战成员大多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领域,他们处于文化建设的第一线,在统战文化的实践中,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和促进者,又是先进文化和优秀作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一支生力军。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这一人才资源优势,将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多样化时代优势:统战工作的广泛性定位了统战文化多样化,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定位了统战文化的群众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而统战文化在实践传播过程中,将多样化和时代性优势融合为一体,体现以文化渗透去影响激发所联系的各阶层成员和所联系服务的社会群众的活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文化环境。
(四)参政党优势:参政党具有广泛性、进步性,联系广、位置超脱、人才荟萃等优势,尤其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特点,使参政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位置超脱、敢言敢为的特有优势得以发挥,统战文化在实践和服务中体现出较强的党派界别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发挥统战文化优势,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凝心聚力工程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和发展农村教育和科学,这是构建和谐农村凝心基础工程的关键,更是提高农村群众素质的有效途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战系统最持之以恒的社会服务工作重点之一。长期以来,统战系统各单位注重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始终把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做实解困救帮扶工作,为构建和谐农村作贡献。这可从九三学社南宁市在农村开展的各类社会服务中较典型的案例得以求证。
(一)发挥优势做好“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的服务工作
农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都离不开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建设。为发展农村科技,普及科学种养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九三学社南宁市委长期以来,针对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科学技术水平低,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差,教育文化卫生条件艰苦等难题,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地开展了送科技、送医送药下乡,援建民族地区小学教学楼、村屯卫生室、农田灌溉渠、道路桥梁等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使农村群众在受益的同时,增进对民主党派性质与作用的了解,感受互助关爱的温暖,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建立起双方团结合作的和谐互动关系,润物无声地把先进的理念灌输给农村群众,带动他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如上林县明亮镇三黎村地处偏僻,3000多壮族群众没有卫生室,唯一的村医早到广东行医,村民患病需步行到七八里外的卫生院就医,九三学社市委急村民所急,资助三黎村委3万元,建成一间符合标准的卫生室,使其成为该县唯一一所由村委会建设的村级卫生室。早已游医广东的村医闻讯而归,感动地说:“你们无偿帮我们建成卫生室,我没有理由只顾自己赚钱不顾乡亲。”武鸣县唐历小学建设运动跑道资金困难,社市委捐助1万元购买水泥送到学校,带动村委出资2.5万元配套建成水泥跑道,改善办学条件。跑道验收时,村主任开玩笑说:“如果你们不出钱,我们这笔也就省了。”这种和谐互动关系的形成,靠得就是统战文化“和”的实践和传播,构建起和谐的凝心工程。
二是拓宽统战文化建设服务农村和谐文化的途径,带动参政党成员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贡献才智。如九三学社南宁市委为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当调整了社会服务模式,将临时服务农村定点与打造政治交接教育实践实践基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基品牌并举,2008年在武鸣县甘圩镇唐历村建立起双实践基地,至今在基地开展21次科技帮扶、文化引导、教育资助等长期综合服务,做细和谐文化的凝心聚力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取得了较好的践行成果,扩大了九三的社会威望,在壮乡人民心中树立起九三品牌。
(二)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农村科学文化发展
统战成员多领域分布、人才蔡萃的特点,促使统战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提供了展示团队精神、个人才华的伸展舞台,挖掘出成员中的才智潜力。这些成员大多处于科技文化建设的第一线,有着丰富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弘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帮扶农村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技术支撑作用。如2007年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蔗苗发生黑粉病,大片蔗叶顶尖发黑枯萎,2008年武鸣唐历村水稻挂穗后发生病虫害,农民数次杀虫都无效,2009年隆安县乔建镇养鸡专业户遭遇小鸡频繁死亡却不明死因的技术难题求援时,九三学社南宁市委都派出专家服务田头,指点农民科学种养和科学防疫,病虫害很快得以控制,确保了当年水稻丰收。都积极组织专家送科技下乡进行指导帮扶,现场进行科技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家禽常见病防疫知识传授,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而在帮扶服务活动中,统战和谐文化得以传播,拉近了与农村农民的距离,实现双方互动共构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优势以文化交流渗透去激发农村文化建设活力
统战文化的实践传播过程,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群众化、社会化的交流过程,也是以文化渗透去影响、激发、带动所联系的成员和社会群众活力的过程,这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基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交流、理解和团结,构建了基层的稳定。如九三学社南宁市委利用传统节日“三月三”影响广、参与人多的特点,资助唐历村活动经费,排练《梁祝》等舞蹈参加村庆文艺演出,影响带动村民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味。为支持其建设文化室,捐助电脑、打印机、书柜、阅览桌和一万多元的中外名著、科技医学书籍,丰富农村业余生活,增强村民抵御不良文化的浸蚀。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与南宁电视台共同拍摄了留守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专题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并播出,组织科普大篷车进学堂,激发小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活力。就连帮扶唐历村开展党建活动,也注意引导全体党员以参观先进发酵养猪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方式开展。浅显易懂的文化交流形式,先进科学文化理念传播的群众化、社会化,取得较好的收效,建构了较浓的和谐文化建设氛围。
(四)发挥优势贴近基层,构建凝心基础工程
“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统战系统成员在服务农村传播先进科技文化与农村群众互动的同时,也及时捕捉到农村动态的翔实信息,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态,收集社情民意,有利于促进参政议政质量的提高。而参政党作为执政党友党,位置超脱、敢言敢为的特有优势得以发挥,促使许多民情民意的顺通上达,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参政党也在反映民声中让农村群众了解参政党参政为民的作用,促使他们主动去谋发展,促发展,积极投入家乡建设。双方通过文化交流互动,构建凝心聚力的基础工程。